中信证券: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对于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压力、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养老保障体系历经多次改革,逐步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支付压力日益增大。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对于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压力、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和完善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此阶段中,作为养老金第二支柱核心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不断入市也将为我国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活水,相互成就。▍保障“老有所养”,第二支柱发展现状如何?
Wind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出生人数和出生率分别为902万和0.64%,均创建国以来新低,2022年老年人口抚养比达到21.8%,逼近发达国家水平,形势严峻。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5.4%,超过了联合国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叠加出生率不断下滑,未来老龄化进程将继续发展,保障“老有所养”势在必行。第二支柱包括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计划。截至2022年末,第二支柱规模达到4.98万亿元,占比32%,但覆盖人群不到第一支柱的6%,且未来增长空间有限,难以支撑我国养老保障的重任。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萌芽,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归纳为三个阶段,截至目前已有相当人群受益,而职业年金发展时间不足10年,尚处于初级阶段,但规模增速较快。
▍他山之石:美国第二支柱经验借鉴。
根据ICI数据,2022年美国养老金总额达到34.3万亿美元,占美国GDP比重达到135%。第二支柱为雇主发起式退休金计划,2022年规模达到20.19万亿美元,占比高达59%,分为待遇确定性(DB)计划和缴费确定性(DC)计划两种,DC计划中的401(K)规模最大。第二支柱非强制,通常采用税收优惠和税收递延政策激励雇主和雇员参与。第三支柱主要为个人退休金账户(IRAs),2023Q3规模达到12.57万亿美元,占比达到37%。IRAs账户可接受第二支柱转账,转账资金占RIAs资金来源近90%,推动了第三支柱快速发展。从第二支柱的海外经验来看,退休金资产配置方式由职员自行选择,不同风险偏好得以满足。
▍企业年金的运作机制、资产配置及风险收益。
负债端要兼顾委托人的收益目标和风险偏好。资产端则需要配置好相应的资产来实现年金负债端的要求。把握好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做好动态资产配置。2023Q3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中,头部险资的资产管理规模保持领先。单一/集合计划固定收益类组合前三季度加权平均收益率均高于含权类组合,且为正值。企业年金作为一种长期资金,其投资中最大风险为长期收益无法跑赢 CPI ,不能有效抵御通货膨胀。因此企业年金需要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得合理的长期投资收益。2023Q3末,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单一计划资产金额2.76万亿元,占据了约九成规模,且逐年上升。截至2023Q3,共有34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包含企业年金,持股比例大多位于0.5%-1%区间内。从持股情况来看,年金加大对制造行业和科技行业投资力度。
▍我国养老第二支柱未来展望。
当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存在提升空间:1)中国养老金体系三大支柱的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2)养老金体系对双轨制问题的解决仍待完善。3)企业年金规模增速放缓,参保人数占比偏低。4)投资管理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为了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第二支柱的制度设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关系:1)提高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的转移接续便利度是关键;2)在实施年金管理方面,应通过扩面手段提升企业年金参与率;3)提升年金投资水平和收益,完善投管人激励约束机制;4)适度调整年金投资权益类产品比例,稳妥有序放开投资人选择权。
▍风险因素:
企业、职业年金投资市场发展不及预期,第二支柱规模增长不及预期。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