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4-3-12 11:48

3月11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室温超导欺诈丑闻曝光

3月11日(星期一)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网站(www.nature.com)
1、揭秘超导领域丑闻:明星物理学家内幕
2020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研究员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因声称发现了首个室温超导体而广受瞩目。室温超导体是一种在常温下无电阻导电的材料,迪亚斯相关发现的研究发表于《自然》杂志,一时间成为学界的焦点。
然而,近两年后,该论文遭撤回。紧接着,迪亚斯声称又发现了一种新的室温超导体,并再次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声称该材料能在较低的压力下工作,开辟了其在超导磁体和高性能计算机芯片等领域应用的新前景。
不过,迪亚斯的研究成果遭到质疑,其第二篇论文也被《自然》杂志撤回。尽管许多研究团队试图复现迪亚斯的实验,但均未成功,这一丑闻给科学界带来了重大打击。《自然》杂志的新闻团队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揭露了更多内幕。
调查揭示了迪亚斯如何扭曲室温超导性的证据,并表明他向学生隐瞒信息,操纵他们,并将他们排除在研究过程的关键步骤之外。此次调查还首次揭示了迪亚斯第二篇关于超导性的《自然》论文同行评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更多细节请阅读:Nature披露室温超导丑闻调查细节:一个新兴实验室内的欺骗内幕】
2、面对AI设计蛋白质潜在武器化风险,科学家发起安全倡议
人工智能设计的蛋白质是否可能被转化为生物武器?为防止这一风险并避免复杂的政府监管,来自美国、欧洲及亚洲的科研人员启动了一项倡议,呼吁在蛋白质设计领域实现安全、道德的自律。
该倡议主张生物设计行业的自我监管,包括定期评估AI工具的性能并监控研究行为。此外,倡议还强调需要加强对DNA合成过程的筛查,这一步骤关键于将AI设计的蛋白质转换为实体分子。目前,众多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已加入国际基因合成联盟(IGSC),按照联盟的要求筛选订单,识别可能含有毒素或病原体的有害分子。
之前,一些智库及其他机构已发表报告,探讨了AI工具,如AlphaFold等蛋白质结构预测工具至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可能降低生物武器(包括新毒素或高传染性病毒)开发门槛的风险。
《科学通讯》网站(www.sciencenews.org)
空气污染威胁夜间开花植物授粉过程
《科学》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实验室与实地的测试揭示,夜间开花的植物,如报春花,其芳香在遭遇夜间空气中的特定污染物后,关键气味分子会遭到破坏。这意味着,夜行的传粉昆虫,例如飞蛾,可能难以侦测到这些花朵的香气,从而寻找到它们。这一发现凸显出,空气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同时也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及粮食生产的安全。
随着工业活动的增加,臭氧、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不断被排放到空气中。尽管白天阳光能分解部分臭氧,但到了夜晚,这些污染物便会累积,并与二氧化氮发生反应,生成硝酸盐自由基。研究指出,这些具有反应性的分子可能会干扰植物的气味释放,但其具体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
《科学时报》网站(www.sciencetimes.com)
1、微塑料与纳米塑料可能助长胃肠道癌细胞扩散
人体胃肠道被发现是纳米塑料和微塑料(NMP)的主要聚集地。由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维也纳医科大学联合进行的研究,探讨了NMP颗粒对胃肠道癌细胞的潜在影响。这项题为《微塑料在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迁移和分布中的作用》(Microplastics role in cell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during
cancer cell division)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圈》(Chemosphere)杂志上,展示了NMP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持久存在,并初步证明了NMP颗粒可能促进胃肠道癌细胞的转移。
2、科学家首次合成人工核苷酸:或为合成具有增强功能DNA铺平道路
DNA(脱氧核糖核酸)作为承载所有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物质,由一种称作核苷酸的有机分子构成。近期,科学家致力于通过合成具备额外功能的新型核苷酸,以拓展DNA的能力。
德国科隆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在实验室成功证明了核苷酸结构可以被广泛改造,进而合成了拥有多种附加特性的人造核苷酸。该项研究开辟了合成全新人造核酸的道路,这些人造核酸在结构上与天然核酸有所不同,其改变了作为有机分子的稳定性和功能,未来可能在治疗领域得到应用。
《每日科学》网站(www.sciencedaily.com)
1、一种探测低频引力波的新方法:或解开超大质量黑洞背后的秘密
物理学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可探测低频引力波,进而揭开超大质量黑洞——宇宙中最巨大物体的早期合并阶段的秘密。
该技术能探测到每千年振荡一次的引力波,这种频率比先前探测到的引力波慢100倍。这些波从宇宙最遥远角落传来,能影响光线传播。研究这些源自宇宙早期的波,有助于我们构建宇宙历史的完整画卷,这类似于之前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发现。
这一新探测方法基于分析脉冲星——以高度规律间隔发射无线电波的中子星。通过观测这些脉冲波达到地球的时间逐渐延迟,科学家希望能够揭示新的引力波存在。
2、人工干预下,严重损毁的珊瑚礁四年内实现“全面复苏”
尽管目前全球大部分珊瑚礁面临威胁,甚至遭受不可逆损害,但《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 )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带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通过人为恢复努力,不仅可以扩大珊瑚的覆盖范围,还能迅速恢复其关键的生态系统功能。
研究显示,珊瑚移植后四年,恢复区的珊瑚礁能以与健康珊瑚礁相似的速度增长,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栖息地,有效保护临近岛屿免遭海浪和侵蚀。
该研究在印度尼西亚南苏拉威西岛的马尔斯珊瑚礁恢复项目中进行,该项目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珊瑚礁恢复之一。项目通过移植珊瑚并添加基质,成功恢复了数十年前因爆破捕鱼而遭重创的珊瑚礁。在未进行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这些珊瑚礁未显示恢复迹象,原因是散落的珊瑚碎片阻碍了珊瑚幼虫的存活。
《赛特科技日报》网站(https://scitechdaily.com)
1、2030年消除世界饥饿的挑战与可能性
世界饥饿问题的增长速度令人震惊,长期的冲突、气候变化及新冠疫情的爆发加剧了这一挑战。2022年,世界粮食计划署支援了创纪录数量的1.58亿人。基于这种趋势,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消除世界饥饿的目标看似日益遥不可及。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一项最新研究聚焦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因素:国际粮食援助。
该研究通过“机制复合体”概念,深入分析了构成国际粮食援助的多样化协议和机构。发表在《国际贸易法律与政策杂志》(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and Policy)上的这项研究指出,改革现有体系,而非创立新机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探讨不同机制如何促进粮食援助的发展,该研究为国际粮食援助的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强调了采取综合策略弥合现有差距的必要性。这些洞见不仅为学术研究增添了价值,同时也为旨在提高国际粮食援助效率和公平性的政策制定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了指导。
2、科学家开发潜在新方法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院(University of Colorado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团队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通过靶向Mdm2蛋白质的实验性抗癌药物“nutlin”,可以有效阻止阿尔茨海默病中神经毒性淀粉样β-肽导致的突触过度修剪,为抗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这种方法与传统去除淀粉样斑块的策略不同,展现了防止疾病进展的潜力。研究将在动物模型中继续进行,以进一步验证这一方法的效果和潜力。(刘春)
                  
               
               
               
               
               
               
                  
                        延伸阅读
                        
                           
                           
                           
                              外媒:马斯克当年PUA OpenAI,实则自身难保,最终还靠上海脱困
                           
                           
                           
                           
                              不仅仅为了"炒股",英伟达对外大举投资大有门道
                           
                           
                           
                           
                              李想决定反击 :虽然身处黑暗,但我仍然选择光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月11日外媒科学网站摘要:室温超导欺诈丑闻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