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音菩萨”“监考老师”坐镇高铁静音车厢,网友直呼爱了,律师分析
“本以为是高科技,车厢内有特殊材料可以吸音,坐上之后才发现是纯人工静音,简单来说,就是有人说话,乘务员会过来让他闭嘴….....”近日,部分选择铁路出行的乘客朋友发现,在购买高铁票的选项上,出现了一个小的“静”字,出于好奇,体验了静音车厢的乘客纷纷在网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对于这样直白高效的静音方式,网友们忍俊不禁,甚至还有人表示这不是乘务员,这是“关音菩萨”。
“静音车厢”和普通车厢有何不同?
2月28日,潇湘晨报记者致电12306客服工作人员,据了解,铁路部门在部分动车车组列设置了“静音车厢”,旅客可以通过铁路12306APP购买静音车厢车票,在购票页面,黄色“静”字就是标识。
旅客可以通过铁路12306APP购买静音车厢车票
购票时,旅客可以勾选页面内“请优先为我分配静音车厢席位”的选项,阅读温馨提示内容点击确认后提交订单,系统会在余票充足的情况下,自动分配静音车厢车票。一般只是二等座会设置静音车厢,一等座和商务座暂未设置,购买静音车厢无需缴纳额外费用,静音车厢的座位价格与普通车厢相应等次的座位价格一致。
打开12306app,随机购买一张从长沙发车的高铁票。并没有看到购票上有此选项,工作人员表示“静音车厢’目前全国只有部分开设,主要是京广、京哈、成渝线等部分线路有提供此票,暂未全国推广,购票对象目前也没有限制,不过不建议携带婴幼儿的旅客(0—7岁)选择此车厢。
“静音车厢”目前全国只有部分开设,长沙到北京的高铁并未开设
如果成功购票,进入车厢。上车后会提醒旅客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要外放,调成静音模式,如果行驶中途遇到发出噪音或者手机外放等情况,可以举手和工作人员示意,工作人员会对发出噪音的行为进行一个劝导和阻止。
有购买过静音车厢的网友表示,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买了静音车厢的车票,其间他和朋友用非常小的音量说话,也第一时间被列车员制止了,结果一路上他们两个人干坐了5个小时。
据极目新闻报道,如果有乘客在静音车厢内大声喧哗,工作人员会上前劝阻。如果多次劝说无果,工作人员可能会采取“强制措施”,引导乘客前往非静音车厢,“也有可能对这类乘客后续购买车票进行限制。”
“关音菩萨”or“监考老师”?静音车厢的严格是否“不近人情”
网络上关于静音车厢的测评引发了很多讨论,也有乘客纷纷留言。即使是用气声的交谈,依旧也会被乘务员警告,感觉乘务员和监考老师一样。
“以为是不给外放,原来是不给说话,想接电话,睡觉打呼噜怎么办?也有人觉得“不需要静音车厢,只需要有儿童车厢就够了”“既然已经是静音车厢就应该,什么声音都没有,为什么要一次次地打破底线?”
湖南联合创业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副主任、高级合伙人刘研 表示,高铁购票本身是乘客和高铁双方之间缔结了运输客运服务合同,客运服务合同就是对应的一些服务条款,那如果购买的是特殊的静音车厢,规则里面明确车厢内要保持安静的时候,如果在合同当中明确了,又违反这个规则,要面临的违约的责任。
规则里面明确车厢内要保持安静
刘研用普通车厢和静音车厢做了对比解释说明。普通车厢也有相应的一些提倡性的条款,是不具备所谓的违约制裁的因素的,每个车厢里都主张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但问题是大声喧哗,没有惩罚条款,只有通过个人素养自发的公序良俗。提倡性的条款往往是没有牙齿的条款,靠的是社会的公德。但是静音车厢就不一样,静音的车厢是有详细的合同约定的。
第一,从列车员角度来说。列车员有职责去制止只要发现这种情况,第一时间要去制止,如果不制止的话,会视为列车员的失职,列车员在合同约定,要保证经营车厢实现真正的经营的环境。
第二,从购票消费者角度,购买了这个车票,就视为遵守合同的约定,接受这个违约责任的这个合同惩罚啊,对应的,如果说列车员制止,就必须按照我们的合同原理,要停止侵害其他购票乘客的权益。需要把手机关掉,甚至必要的话,就可以请出进行车厢。甚至有可能会在一定期间内特别严重的后果的情况下,一定期间内禁止你购买静音车厢的车票啊,多种方式来保障这个静音车厢的静音得到实现。
第三,其他购票乘客,比如说小孩,刚出生小孩,他会有可能制造噪音,有时候作为母亲,也没法制止,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在购买车票的时候,对于这个现在儿童乘车有个申报的过程。我们列车员看到这些乘客,不小心购买了进行车厢的车票的时候,是不是要人性化地帮他处理,进行变更相应的座位,避免的麻烦,或不必要的违约的事情发生。明目张胆的在我们车厢里大声喧哗的接电话,那就说明他是一种故意的行为,需要通过取证来判断他的行为。
为何“低效”人工静音,乘客车票购买意愿却依然强烈
据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消息,早在2020年,铁路部门就曾试点过静音车厢服务。2024年1月20日起,提供静音车厢服务的动车组列车又新增了35列。
通过数据的增长以及此次讨论背后,网友提出的“建议推广”等高赞评论可以看到。大众对于静音车厢的接受度普遍较高,目前互联网上存在争议的也是关于购票之后出现的行为界限的讨论。为何“低效”的人工提醒静音依旧让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购票欲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客对出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旅客希望能够拥有更加安静的乘车环境,静音车厢的出现也回应了广大旅客的期待。
现实生活中,不文明的现象如何干预处置往往成为难题。乘坐高铁是一个固定不可随意离开的公共场所,不像日常生活中可以回避。高铁上因为噪音的争吵屡见不鲜,这样的人工“贴脸”阻止,何尝不是一种公共情绪的宣泄,让人觉得“快意恩仇”。不过“静音车厢”并非一劳永逸,如何让车厢真正“静”下来,为何人们更加期待这样车厢出现,背后的社会意识变化更值得思考。
潇湘晨报记者 黄康睿
责任编辑:李曦_NN258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