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龙网编辑部7 发表于 2023-4-12 12:27

存款“降息”风声再起 银行一线员工力荐保险有何玄机

图虫创意/供图 彭春霞/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秦燕玲
近期,河南部分中小银行发布公告称,自4月8日起下调部分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总的来看,发出公告的多数银行已将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调至1.9%、2.4%、2.85%。此外,湖北、广东等地的部分中小银行自4月1日起就已下调部分存款利率。
证券时报记者4月10日走访北京地区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网点咨询当前存款利率情况,得到的回复均为并未收到通知下调存款利率。这些银行的客户经理、理财经理普遍认为,存款利率下调是大概率事件,只是具体调整时间尚不明朗。
从上市银行已公布的2022年报来看,在净息差不断收窄、利息净收入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银行亟需加力寻找新增长点,其中,包括代理保险收入在内的各项非利息收入成为银行寻求业务增量的着眼点。记者走访过程中也发现,代销保险已成为银行网点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向储户力荐的金融投资产品。
存款“降息”风声再起
河南淮滨农村商业银行4月8日晚间发布关于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公告显示,按照全省农信安排,决定自2023年4月8日(周六)起将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下调恢复至1.9%、2.4%、2.85%,其他期限挂牌利率保持不变。
同时,河南农村信用社也已发布存款挂牌利率调整表,据不完全统计,有7家河南地区银行机构和3家湖北地区银行机构自4月8日起调整存款利率。
人民银行在去年5月9日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当年4月,已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去年4月以来,存款利率主要经历了两次集中下调,一次是2022年4月下旬,国有大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下调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随之跟进下调;另一次是在2022年9月中旬,部分全国性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带动其他银行跟进调整。
广发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刘郁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对银行的指导是柔性的,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决定存款利率的实际调整幅度。
在存款利率市场机制作用下,此番集中“降息”的中小银行不仅未紧跟大行此前的下调步伐,河南新蔡农商行、河南罗山农商行反倒在2023年春节前夕阶段性上调过定期存款利率——1年期、2年期和3年期整存整取分别上调35bp、30bp、45bp,此次下调幅度与1月上调幅度持平,其实也就是“将一季度为揽储所上调的存款利率调回原来的水平”,也即河南淮滨农村商业银行在公告中所称的“恢复至1.9%、2.4%、2.85%”。
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同样指出,银行体系净息差收窄压力巨大,负债竞争加剧,迫切需要利率自律机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控制无序竞争导致的负债成本上行。对于已参加自律机制但存款利率尚未调整的银行来说,当前的新问题即在于与国股大行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因此,近期中小银行依自律机制,下调存款利率上限(含存款挂牌利率,挂牌利率明显低于存款利率上限)为合意之举。
中小银行密集“降息”是否意味着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周期将启?目前业内分析观点普遍认为,此番调整仅为此前存款自律定价下调的影响,而非全国性新一轮存款降息。不过,证券时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银行网点了解到,存款利率下调几乎已成为当前银行一线工作人员的潜在“共识”。
某农商行支行客户经理指出,存款利率近两年不断走低,银行会推荐储户关注保险、理财、基金等金融投资产品。某股份行客户经理对记者分析表示:“前几天做活动,经营贷利率才3点多,无论是银行自身经营发展,还是当前让利实体经济的宏观背景,存款利率未来都会下调。”某国有大行支行理财经理更是对记者坦言:“前两年大额存单利率还有4点几的时候,现在三年期3点几可能不觉得什么,但这么高的利率未来可能都会成为历史了。”
加力绘制第二增长曲线
上述股份行客户经理提到的“自身经营发展”事实上是当前整个银行业所面临的难题——息差收窄导致盈利压力增大。在刚刚过去的银行财报季,多家银行管理层对此均有回应。
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兼财务负责人彭家文指出,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带来贷款价格下行,同时存款成本并未随之下行,由此造成净息差整体管控的压力。今年来看,农业银行行长付万军预计,净息差仍将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边际降幅有望逐渐趋缓。
利息净收入增长乏力,银行既面临着成本管控难题,也需要加力寻找新增长点。邮储银行副行长张学文指出,要把压降付息成本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则认为,在银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净息差收窄的情况下,要做大不消耗资本、不承担风险的表外财富管理业务,也即轻资产业务规模。而做大轻资本业务,则需要继续加大财富管理和其他收费型的业务。
从记者此次走访情况来看,银行管理层经营战略已向下传导至销售一线。某股份行理财经理向记者介绍,对于寻求中长期保本收益的客户来说,当前可选的金融产品并不多,除了大额存单、定期存款外,储户接受度较高的也就只有保险产品了。
不论何种类型银行,代销保险均成为客户经理、理财经理推介的重点产品,其中“主打”增额终身寿险、年金等带有投资属性的保险产品。客户经理们之所以如此卖力吆喝,很关键的原因在于,代销保险给银行带来的提成颇丰。从银行的年报数据看,去年在银行非息收入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大背景下,代销保险业务收入逆势大涨。
工商银行2022年代理销售个人保险规模已超千亿,达到1144亿元,同比增长5.73%;交通银行截至2022年末代销保险产品余额达到2551.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7.21亿元,同比上涨15.23%;招商银行、平安银行2022年的代销保险收入同样逆势上涨,分别实现51.26%和30.9%的涨幅;建设银行在年报中明确指出,代销基金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同比下降,但代理保险收入支撑作用明显,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不过,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2)》显示,在经营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积极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55.4%的受访银行家认为,“金融科技引领数字化转型,带动业务增长”是银行业未来首要的利润增长点。“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综合负债成本”则是银行业推进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存款“降息”风声再起 银行一线员工力荐保险有何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