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刷屏的运动员,竟都来自两所侨校!
中国侨网8月9日电 题:这些刷屏的运动员,竟都来自两所侨校!
几天前,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32岁老将苏炳添创造了亚洲选手在男子百米项目上的最佳成绩。和他的跑步成绩一起被人们所熟知的,还有他作为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的身份。
当地时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上,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创下亚洲纪录。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其实除了苏炳添,这届奥运会上,还有很多来自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两所侨校的运动员,不少人还为中国队夺得奖牌!
今天,小侨就带你来认识一下他们!
谢思埸: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东京奥运会男子单人3米跳板决赛中,中国选手谢思埸以558.75分首次加冕该项目奥运冠军。
这是谢思埸在东京奥运会收获的第二枚金牌,几天前,男子双人3米跳板比赛中,谢思場与队友王宗源已为中国队夺下一金。
赛后,谢思埸哭了,他说,这一刻足足盼了九年。九年里,他经历低谷、等待、忍耐。这个结果不仅弥补了曾经的遗憾,也让他觉得过往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图为谢思埸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谢思埸夺冠后,一直关注和支持他的暨南大学第一时间发来贺电表示:太牛了!
据暨大官方微博消息,谢思埸是暨大2018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2019年继续在暨大攻读研究生。
谢思埸曾表示,暨大的老师和同学让他对知识有新的了解,也对世界的认识跨上一个台阶。在谈及其对暨大经济学院的感情时,他说:“我非常感恩在经院就读的时光,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教诲和帮助,让我没有负担地投入训练和比赛。”
在收到母校的贺电后,谢思埸也第一时间发出视频,感谢暨大师生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陈艾森:很幸运,我是暨大的一份子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中,曹缘、陈艾森联袂出战,获得银牌,为中国夺得本届奥运会的第二枚奖牌。
陈艾森是暨南大学2018级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五年前的里约奥运会,他一举收获男子10米跳台个人和双人两项冠军。
图为7月26日,中国选手曹缘(右)、陈艾森展示奖牌。当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男子双人十米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曹缘/陈艾森获得亚军。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他对暨大始终有着很深的感情,在个人微博里,陈艾森转载了暨大的招生宣传片。他说:“暨南大学不仅开启了我人生的新起点,也开拓了我的国际视野。我爱暨大,很幸运,我是暨大的一份子。”
在陈艾森摘银后,暨南大学第一时间送上贺电,不久后,正在东京奥运赛场的陈艾森也为暨大回复了爱意满满的祝福。
重视体育运动,发展体育事业已成为暨南大学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办学特色之一。
1936年,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国第一次组队参加的大型国际体育比赛。暨南大学入选中国国家队的人数之多位居当时所有高校之首,从各项目运动员到总教练再到领队、裁判,暨南大学的师生共有14名。中国进入奥运复赛的第一人符保卢便是来自暨南大学的撑杆跳运动员。
到今天,暨南健儿们一直保持着高超竞技水平和优异成绩。这次亮相东京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健儿中,苏炳添、谢思埸、陈艾森、吴瑞庭、严海滨五人均来自暨大。
谌龙:母校让我更自信地面对困难
在2020东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谌龙,摘得银牌。
谌龙是华侨大学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2015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他曾多次回校,与老师、同学和校友们互动交流。谌龙表示:“感谢学校老师的辛勤培育,让我完成学业。不论身在何处,都能收到来自母校老师、同学、校友的鼓励,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去面对困难。”
图为北京时间8月2日晚,在东京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决赛中,中国选手谌龙以0:2(21:15、21:12)不敌丹麦选手安赛龙,获得一枚银牌。图为谌龙在比赛中。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在华侨大学60华诞时,谌龙和李雪芮返校参加奥运冠军校友交流见面会,他们表示:“华侨大学为我们这些在外比赛的学子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作为华大学子,我们感到很幸福。”
华侨大学用:“荆棘与鲜花共生,汗水与掌声同在”形容谌龙与羽毛球相伴的时光。
黄东萍:强强对决夺冠!
同样是在羽毛球项目中,中国选手王懿律与黄东萍战胜另一对中国选手郑思维/黄雅琼,获得东京奥运会羽毛球混合双打冠军。
2006年,11岁的黄东萍被省队教练郑宝君选中并调入省队,成为一名正式的运动员。2011年她被著名教练汤仙虎选中,进入国家二队。
黄东萍为2015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校友,在校期间曾代表华侨大学多次参加中国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等赛事。
7月30日,东京奥运会羽毛球混双项目中,中国组合王懿律/黄东萍以2:1战胜队友郑思维/黄雅琼,摘得金牌。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华侨大学羽毛球队作为福建省唯一一支被教育部授予高水平运动队的羽毛球队,已走出林丹、李雪芮、谌龙、黄东萍4位奥运冠军,汪鑫、蒋燕皎、洪炜等羽毛球名将也是自华大启航!
(稿件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ID:qiaowangzhongguo;资料来源:华侨大学微信公众号、暨南大学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等;作者:徐文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