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洒人间,慈悲肤苦难
——55年慈济缩影
緣起
出家后皈依印顺导师的证严法师,落脚花莲普明寺,在一间小木屋里潜心修行。 1966年3月,花莲海星中学(Stella Maris Ursuline High School) 三位天主教修女的到访,展开了一场跨宗教的对谈,让证严法师从思索“人生从何而来?”而产生新的念头,于是证严法师带着三位弟子与三十个妇女开始摸索人生的真谛,如何让传承自印顺导师的人间佛教真髓落实成社会关怀。慈悲喜舍,证严法师从三十个家庭主妇每天省下5毛钱的菜钱开始,硬地掘井,掘出众人的善念涌泉。
成立
1966年农历闰3月24日,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在花莲普明寺宣告成立。慈是“教富”、是“予乐”;济是“济贫”、是“拔苦”是弥补众生的欠缺。 ”慈济“就是要”教富济贫“,要”予乐拔苦“。
证严法师强调,人间多苦,有物质的苦,有心灵的苦,成立慈济,不止希望解除人们物质欠缺之苦,更希望拔除人们心灵之苦。他说:“慈济,是以佛教为主体,以“慈悲为怀,济世为志”组织的团体,我们要以佛教启发人人的良知,进一步引导人人“发挥良能”。
慈善 医疗 教育 人文
慈济为社会开启善门,林曾老太太成为慈济的第一个照顾户,从贫病个案,急难救助,援建住房,大型冬令发放,克难慈济从最穷的地方,走出一条草根的慈善之路。
回溯早期的访贫济贫的复查工作,法师总结出“因贫而病,因病而贫”的结论,要终结贫穷,病必须解决。于是,医疗成了慈善之后慈济的第二个志业,1972年,慈济在花莲仁爱街开设义诊所,服务贫病乡亲,不过义诊所终究无法取代医院,1979年开始,证严法师历经7年时间,排除种种困难,终于建立了守护健康的基地,1986年,花莲慈济医院启业,2003年正式升级为医疗中心,而推动的免收住院保证金,志工制度,大体与器官捐献等,也深深地影响了台湾的医疗文化。三十几年来,慈济成立了七家医院。而全球的慈济人医会的义诊行动,国际医疗个案,让多少贫病无望者重获新生。
在慈济进入第三个十年的时候,证严法师决心推动品格优先的教育志业。 1989年,慈济护专诞生,为台湾东部医学教育立下里程碑,一直到慈济大学改制后的慈济科大,透过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到研究所,建构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积极为社会培养人才。慈济的“大体捐赠”的“无语良师”,在“无语”中为医学生慷慨授业。慈济的教育志业,也包含了支援政府与重灾区,数十年来在全球16个国家,援建了200多所学校。
第四个十年,慈济迈入人文志业新纪元,早在1967年,慈济就创办了第一本《慈济月刊》,提供征信与会务指导。 1998年,人文杂志经典创刊,同年全球播放的大爱卫星电视开台,加上网络自媒体的兴起,慈济人文志业善用科技,呵护着传递美善价值的空间。科学观、教育性、人文深度,是慈济媒体为人类留历史为时代作见证的明确方针。净化人心,社会祥和,愿天下无灾难是慈济三个简单又坚定的愿望。
国际赈灾 骨髓捐赠 环境保护 社区志工
1991年,慈济踏出海外赈灾的第一步,这一年,孟加拉水患,大陆华东、华中百年大水灾,证严法师坚持用爱搭桥,驰援安徽等三省四县最重灾区,当时立下的直接、重点、尊重、务实、感恩、及时等原则,成为慈济三十年来全球赈灾的精神。
1993年,慈济基金会骨髓捐赠数据中心正式成立,慈济骨髓库是亚洲最大的骨髓库。
1990年证严法师呼吁:“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慈济人对环保的工作与推动不遗余力,为倡导垃圾减量,提倡资源回收,环保志工不分年龄、阶层,不畏脏乱,低头弯腰,为地球环境无私付出。从大地环保到心灵环保,慈济倡导健康饮食,推广素食、蔬食,减少“碳足迹”,将环保意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半世纪来,世界变得又快又热又挤,环境恶化的速度,恐怖主义的蔓延,都让世事变得难以预料,慈济寻找到最终的答案直指人性中的慈悲济世,以及求真,求善,求美的基因。慈济透过精神、方法与行动在过去55年中,串起无数人的爱。集合每个人的力量,滴水终能化为涌泉,慈济九成的来自小额捐款,但募善心,永远重于募善款,人世间,与其对抗恶,慈济选择的是扩大善。
难民流亡路上,慈济志工在;余震废墟旁,慈济志工在;菲律宾独鲁万风灾后的死城里,慈济志工在;新冠疫情肆虐下,慈济志工也一直都在......,现在慈济分支点与大爱关怀的足迹,走过121个国家与地区。证严法师本着皈依师父印顺导师”为佛教,为众生“的嘱托,带领全球慈济志工身体力行55年,灾难现场,只要到得了,志工都会在。 2003年,慈济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会员,2008年,慈济成为大陆第一家境外非营利组织基金会,2010年,慈济取得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特殊咨询地位。慈与济是人性,55年,在国际间形塑出美善形象,成为一股清流,流向世界每一个角落。
来源:慈济文宣组
页:
[1]